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观察

韩浩月:借一本书,造一艘船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4-11-22 16:30:13 阅读量:19710    

坐过各种各样的船,河上的小舟,景区里的游船,大江大河边的排筏,从陆地到海岛的巨轮,路途漫漫的游轮……记忆最深刻的,当然还是承载不过两三人的小舟,那小舟的印象来自童年和乡村生活,也来自课本与其他读物。当那只造型修长、用一根竹竿或者两把桨就能驱动的物件被推送到面前,并且告知你那就是“船”时,“船”的印象就牢牢刻在了脑海里。

同样是船,李白把它写成“轻舟”,范仲淹说它是“一叶舟”,柳宗元认为它是“孤舟”,韦应物则观察到了它的悠闲,“野渡无人舟自横”应是给船赋予了人格的一句诗……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出现于现代的船,哪怕体形再庞大,功能性再强,也覆盖不了心中那艘孤零零又诗意盎然的小舟,仿佛只有这样的小舟,才能承载得起人的百般思绪。

古代的小舟,装不了几个人。“雪夜访戴”故事里,王子猷大概率是一个人撑船从绍兴去嵊州,一人一船也是水上风景当中,最让人心旷神怡的部分,就像清代陈沆《一字诗》所写的那样:“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论两人乘船的妙处,李白与他的粉丝魏万同舟自秦淮入金陵,特别值得一述,但要问我最想见到哪两个人一起乘船,答案肯定是李白和杜甫,遗憾的是,这两位大诗人都逝于船上,却从未有缘同船共饮过,试想一下,在小舟这个狭窄的空间里,李杜二人喝得高兴了,该诞生多么令人爱不释手的佳句。

小小一艘船,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若说众多的交通工具里船的心事最多,也不为过。

想到写这些,是因为最近给一本书作推荐语,写了一句“借一本书,造一艘开往春天的船”。之所以有此句,是因为许久没有坐过船了,在城市久居,能接触到“船”这个字眼的唯一机会,就是每年交一次“车船使用税”。舟能渡人,书也可渡人,想想那些难题与困惑,有不少就是通过一本书解决掉的。一本书就是一叶舟,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就等于把它轻轻放进人生的河流中。阅读是可以独自完成的行为,一人一书,如同一人一舟,就那么漂荡着、放逐着、行进着,在某一刻,沉重就消失了,轻盈就降临了。

不是每一艘船都可以开往春天,但每一本书,却都可以带人去往春天——如果觉得春天才是心目中最理想季节的话。在以书为舟的自渡中,可以遇见古往今来所有有名有姓或者无名的人们,若有意,可暂停,与他们倾盖而语,互诉一下心事,当这趟虚拟的旅行完成之后,或会收获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与释然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