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日,记者在宣城市绩溪县采访中发现,该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不断拓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项目带动
让“老祖宗的资产”活起来
走进绩溪,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引人注目,高大的马头墙下,灰白的墙壁被时间刻画出斑驳的线条;老人坐在墙边,随口就能说出一座老宅子的历史、说起祠堂里的往事和古村落的来历……这便是绩溪独特的文化底气。
“绩溪一要吃‘老祖宗’的饭,要把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细嚼慢咽’,‘嚼’出新味;二要吃‘老天爷’的饭,把大自然造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绩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林发说,在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的基础上,绩溪县委、县政府又提出要“文化兴县”,大力实施“文化育人、文化融旅、文化事业繁荣”三大工程,把绩溪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绩溪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把沉寂的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活化?当地通过挖掘整理、宣传展示、活动践行,绩溪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目前该县拥有13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36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伏岭镇北村,是绩溪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名村,保存较好的古祠、古庙、古民居、十字街、石板巷仍在传扬昔日荣耀。而让这个村火“出圈”的,则是其独具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比如舞板龙,又称“撑龙灯”或“舞龙灯”,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绩溪县伏岭村,是邵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200多年来,伏岭村一直有着春节“做30岁”“做36岁”等民俗活动。
对非遗民俗的保护挖掘,让文化由虚入实,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了落脚点。“今年春节期间村里人山人海,堵得水泄不通。”北村村支书程存炫兴奋地说,非遗民俗的挖掘传承也给村里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3间民宿,建成130间客房,接下来村里还将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绩溪县实行项目化挂图作战,分批列出“文化兴县”111个重点项目清单。伏岭镇徽菜博物馆建设项目、绩溪县氏族家风家训陈列馆提升项目、家朋乡集镇区徽派门楼改造项目、燎原休闲养生度假村项目、皖浙天路“微改造·精提升”一期项目等7个项目已完成,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强链补链
擦亮“中国徽菜之乡”招牌
在绩溪,有一座“好吃”的博物馆——中国徽菜博物馆。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绩溪是徽菜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先后荣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称号,绩溪县委、县政府倾力做好徽菜这篇大文章,将徽菜产业开发纳入“十四五”规划,把徽菜业打造成从厨师培训输出到食材生产、流通,再到市场建设、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的富民工程。
进入中国徽菜博物馆,记者看到,巨大的胡适一品锅铸模、288道“赛琼碗”模型直观展示了徽菜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后厨里不断飘出的香味让游客流连忘返。
“我们把老缫丝厂跟徽菜文化进行融合,把文化跟消费场景融合,打造了这种沉浸式、体验式博物馆,在里面可吃可玩可体验。”绩溪中国徽菜博物馆负责人姚志英说。
结合实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绩溪县打造了“绩品”“绩溪徽菜馆”等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绩溪徽菜馆确定挂牌20个,已挂牌8个。
绩溪县电商协会副会长程造伟,早在1988年便进京做徽菜,如今在北京、河北沧州等地开了4间徽菜馆,2019年又回到家乡绩溪投资建设了臭鳜鱼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臭鳜鱼、臭鲈鱼、臭黄鱼,以及徽菜的原材料刀板香、风干鸡、风干鸭等,今年营业额预计在6000万元左右。”程造伟说。
在程造伟看来,徽菜原材料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还将进一步壮大徽菜的市场空间。“比如臭鳜鱼,早期都是从菜市场买来自己腌制,用死鱼腌制。现在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部活鱼腌制,冷链保鲜,保证风味的同时也能确保食品安全。”程造伟说。
同样为了保证徽菜原材料的品质,返乡大学生汪晓晖在绩溪县金沙镇成立了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放养了2000多头黑猪,“野外放养,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山泉水,一年半的养殖期只能长到100多斤。”汪晓晖说,虽然黑猪生长很慢,但价格相对较高,主要供应高端徽菜体验店。
真正做好徽菜,除了需要好的原材料,还需要好的厨师。在打造“中国徽菜之乡”的同时,绩溪县也在积极打响“中国徽厨之乡”这块招牌。
位于绩溪县龙川大道的安徽徽厨技师学院,堪称“徽厨”摇篮。6月5日下午,该校烹饪专业老师李剑告诉记者:“徽菜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热菜,一个是面点。主要教授一些传统徽菜的制作和绩溪常见的一些特色点心。”学生们毕业后一般会进入徽菜馆,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自己开了徽菜馆。
“讲好故事、打响品牌、擦亮招牌,通过上下游联动,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实现了徽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溪县文旅局负责人说,全县570多个电商企业中,经营食品类企业有360多个,年销售本地农产品约10亿元。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更推动了更多技能型人才走出去就业、创业。据统计,目前1万多名绩溪“金徽厨”在全国各地及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创业。
产业支撑
把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天下墨业在绩溪。在绩溪县上庄镇老胡开文墨厂,负责人江美杏说:“徽墨从原料加工到产品出厂大致经过了点烟、活料、杵捣、制墨等11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聚了制墨人的专注与心血。”江美杏告诉记者,如今两个女儿接了班,不仅传承了技艺,也为这个产业带来了新鲜活力,“以前我们都要出去跑订单,现在女儿们负责直播销售,每年三四百万元营业额,大部分都是靠直播销售的。”
绩溪县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依托上庄镇、华阳镇徽墨产业基础,该县将重点推进上庄—华阳徽墨文化产业带建设,努力培育徽墨产业新业态,推进墨旅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徽雕文化产业,打造砖雕产业集群,在擦亮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招牌的基础上,争取全域打造以徽派民居为主体的活化建筑博物馆。
截至2022年底,绩溪县拥有文化企业195个,其中规上文化企业7个,规上限上文化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类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资额5.08亿元;2023年,该县被纳入“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县”。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