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中国陶瓷故事(23)——景德镇“弃仿创新”的里程碑:“青白瓷”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1-02 16:01:07 阅读量:16418    会员投稿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一种釉色白中泛青的瓷器,也称为“影青瓷”。青白瓷以瓷石为原料,经过粉碎、除杂质制胎,故瓷质呈白色或灰白色,但还没有完全去掉氧化铁的呈色干扰,故釉面泛青或泛黄。青白瓷的烧制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进入“弃仿创新”阶段,形成独具风格、领先全国的工艺技术,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里程碑。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传世的宋元景德镇青白瓷非常罕见,因此对青白瓷的认识主要依据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的烧制青白瓷的窑场超过百处,主要分布在景德镇东北与东南的南河、小南河及东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最主要的青白瓷窑址——湖田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窑炉、作坊遗址和数万件瓷器标本,为认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湖田窑遗址中的匣钵墙

在湖田窑址发现一件底部刻有“……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烧”的标本,表明青白瓷可能作为贡瓷。据《浮梁县志》记载:“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知有景德之器矣”。景德镇青白瓷得到宋真宗的青睐,并将年号赐给景德镇,景德镇因此得名。

"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题记

北宋早期是青白瓷的草创时期,产品多见于简单的生活日用瓷,烧制技术不如汝窑、定窑,由于对窑内气氛掌握不够成熟,釉色白里略带灰青或淡黄。

北宋中后期是青白瓷的鼎盛期。境内同期的窑址随处可见,著名的有湘湖、湖田、杨梅亭、南市街等窑址,产品造型丰富,除一般的日用器皿外,还有炉、注壶、托盏、枕以及各式瓷雕,器物胎质精细、致密,有的器物口沿处薄可透光,特别是窑工们已掌握了强还原焰烧成工艺,釉面达到温润如玉的效果。

宋 湖田窑?青白瓷仿古蕉叶纹贯耳瓶

鼎盛时期的青白瓷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纯正淡雅,有青玉般的质感,被称为“饶玉”,被誉为“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当时诗人曾赞道“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著名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玉枕”可能说的就是如玉般的青白瓷枕。

宋 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

景德镇青白瓷的原料选用当地南港、三宝蓬等地的瓷土,含有大量石英、绢云母、高岭土等矿物质,高温烧制后形成高粘度的玻璃相,透明度高,釉料采用釉泥(粉碎后的瓷石)掺和釉灰配制,在还原焰烧成后,外观光洁,釉色白里泛青。

南宋 青白瓷香薰

南宋时期,不少北方窑工来到景德镇,带来了“支圈组合式覆烧法”生产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量。出现了专门的陶工、匣工、利坯工、釉坯工、印花工、画花工,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窑场。南宋晚期,由于南北分治景德镇青白瓷失去北方市场,加上屡遭水灾饥荒,以及其他窑口的竞争,景德镇青白瓷制作逐步衰退,尽管元代仍维持生产,但产量、质量均下降。

宋 覆烧窑具:支圈

原创作者:王贵夫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