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人
开拓新局人生无巅峰 , 创功建业惠泽普天下
——访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人
中华鳖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淡水渔业经济中发展较早也较快的特种水产养殖业。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物流的畅通,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鳖产业也跟随着调整改进,目前呈现稳中有进趋势。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只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该品种突破了制约我国养殖依赖野生资源及进口混杂低劣品种的发展瓶颈,争取取消了中华鳖作为国际Ⅱ级濒危物种名单及鳖产品出口,为我国大力发展养鳖奠定了基础。张建人创新发展稻鳖共生,为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艰苦奋斗 不负知青岁月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中有三位都是知青的讯息被看做是一个时代的潮声———它来自多年前的苍茫岁月。人们很容易发现,作为社会主流精英群体的企业家,拥有“知青”身份者绝非少数。而在“40后”、“50后”企业家中,一个几乎普遍的标签便是:他们都曾为知青。早在1971年,张建人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到上山下乡的热潮中。知青生涯是张建人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后来到社办企业科长、养蜂专家、高级经济师、高级农技师再到政协委员,他走的都不是寻常路。
由于家里条件一直不太好,张建人未能完成初中学业,早早下乡工作。在生产队下乡插队期间张建人得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张建人不怕吃苦,积极参加劳动,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岁月,他不想虚度时光,在全身心干农活的同时主动学习技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建筑队、农机厂,学习维修技术;后被调走做供销员,主动学习相关技术,以及产品销售技巧。由于勤奋好学,努力上进,张建人以昭东人民公社棉纺厂供销科科长的身份被评选为全县学习标兵。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知青生活,让张建人明白“一定要努力奋斗,只有你路路实实地干了,你才会有所成就。如果不去努力,不去奋斗,那你什么都不会得到,以后的生活也会很艰难。”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张建人。
敢为人先 巅峰一直在前
无畏苦难披战袍,担当责任志豪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力度的加大,生产力的提高,农副产品也渐渐增多,萧山的蜂蜜产品,如蜂王浆、蜂蜜等,产量好、品质高,但没有销路,养蜂户愁苦不堪,面对此情此景,张建人挺身而出,毅然决然辞掉棉纺厂供销科科长一职,带领养蜂户寻找出路。经过四处奔波,张建人联合18家养蜂专业户与县供销社农商联营萧山蜂业公司。五年后,因农商联营的基本性质、管理方式及灵活性等方面的欠缺,张建人主动退出合作,独立成立萧山县养蜂生产合作社,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创业旅程。
萧山县养蜂合作社将分散的蜂农组织在一起,在张建人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养蜂专业户的增收渠道,实现了增效增收。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长,养蜂生产合作社的队伍逐渐壮大,最后有80家养蜂专业户加入。蜂蜜产业的发展给萧山群众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蜜”方。
马克思说:“只有不畏艰险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1990年养蜂生产合作社创办蜂产品研究所,聘请权威的养蜂专家,更好地为蜂蜜产品深加工赋能。蜂产品研究所创办之后,合作社的蜂种的培育开始走在全国前列,国际养蜂协会主席也曾到当地考察过。在蜂王浆产量方面,一般平均每箱蜜蜂一年产量大约是0.75千克,经过合作社选育之后,产量增加到了1.35千克,后来也在慢慢地有所增加,最终基本上增长了一倍以上,蜂蜜产量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合作社生产的蜂蜜和蜂王浆品质也大大提升。当时萧山浆蜂,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的蜂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合作社荣获包括全国星火计划新获成果奖等众多荣誉奖项,并接受科技部中国星火计划援埃国际合作项目组的派遣访问埃及。张建人亦参与埃及养蜂业考察和技术交流,主持中国蜂业援助埃及政府项目、养蜂生产蜂王浆技术援助朝鲜政府项目。
“满招损,谦受益”。对于张建人来说,养蜂事业的山顶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下一个征途的开始。在养蜂行业,取得如此辉煌的张建人,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而是转身扎进中华鳖人工养殖行业。杭州萧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张建人的带领下,于1995年经农业部批准引进日本先进良种技术合作,通过13年试养、消化、吸收、高强度选育再创新,2008年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只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获国家发明专利。张建人因此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科技部星火计划金奖,首届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会长并当选为九届十届省政协委员,获杭州市劳动模范;2019 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聘为省水产龟鳖组专家;2022年被中国渔业协会聘为全国龟鳖技术专家;2023年获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奖,并被中国渔业协会聘为全国龟 鳖深加工委员会副主任。
一路向前 坚守初心不变
我国食用中华鳖的历史非常悠久《礼记》、《楚辞·招魂》中均有食中华鳖的记载,清代大才子袁枚所写的《随园食单》中记有生炒甲鱼、酱炒甲鱼等。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中华鳖人工养殖发展过程中,依赖日趋匮乏的混杂野生种源及进口劣质鳖苗,造成原有种群优良性状严重退化,抗病力弱,疾病多发,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品质下降,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缺乏,养殖效益不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依赖野生获取种苗,我国江河湖泊野生甲鱼资源遭到滥捕破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中华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苗种卡脖子瓶颈。张建人带领团队通过十多年攻关研发,解决外来鳖品种的环境适应性等问题,最终突破中华鳖良种的 “卡脖子”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第一只国家级中华鳖日本品系新品种。该品种经推广一跃成为“萧山甲鱼”地理标志,浙江省主导水产新品种,全国优推品种,向全国推广良种50多亿只,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2000 亿元。
一切美好的结果都源于过程。在引进国外鳖品种后,由于环境的不适宜,天福公司第一年就直接损失50万元,一次次失败累计总经济损失800万元。虽然损失惨重,但张建人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总结经验,从头再来。此后的数十年,张建人及其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精进养鳖技术,优化鳖品种的品质。目前,天福公司研发的中华鳖新品种每年向全国各地推广4亿枚左右种苗与种蛋供应养殖,为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其中助力江西省南丰县革命老区建立中国最大的甲鱼良种繁育基地,年产3亿枚种蛋,供应全国,实现了萧山研发,南丰繁育的格局。天福公司累计社会经济效益产值 2000 多亿元,效益500 多亿元,为乡村产业振兴致富起到积极有力的支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减少龟鳖规模化养殖的废水排放,促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张建人于2013年起探索稻鳖共生种养试验,选育适应稻田养鳖的专用良种,改进种养技术,养出高质量的富含欧米伽3的商品甲鱼,经过10年的一次次失败、实验、再失败、再实验,2023年成功获得成熟鳖种及养殖技术的成功,建立起绿色生态循环的稻鳖共生系统。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的稻鳖共生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稻鳖种养每亩年收入达万元以上,比单纯种稻增收 3-5 倍,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更好地拉长产业链,为发展后鳖产量的增加,解决好销售问题,张建人正在积极投入引进人才,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甲鱼精深加工。目前已获 6 项授权发明专利,并进行产业化生产,部分已批量出口日本、韩国,为今后拓展国内外市场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夯实了国际市场的基础。
擘画蓝图启新程,接续奋斗开新局。张建人在时代发展中奔竞不息、勇立潮头,不断砥砺奋进,把蓝图变为现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未来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辉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