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中国制茶大师、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上官宏耿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8-26 15:34:10 阅读量:18564    会员投稿

啜苦咽甘品香茗 ,问茶山海天地

——访中国制茶大师、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上官宏耿

上官宏耿,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现为制茶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高级考评员、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员、国茶人物、中国制茶大师,是首批中国制茶能手、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泉州市技能大师,及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泉州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端人才、泉州市高层次第四层次人才。自幼生长在茶乡的上官宏耿,对于制茶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自亲手栽下第一棵茶树起,上官宏耿便在古老的制茶法则中融入了创新的风味与灵魂,守护一杯好茶,传承一方文化,富裕一座乡村。

传家风 入茶行

中国人的礼,沏于一杯茶;中国人的茶,始于一座山。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福建开创了人工植茶,人类茶文化历史由此纪元,福建盛产茶叶的说法也由此而来。在福建众多名扬天下的茶叶种植地当中,安溪以其“中国乌龙茶故乡”“铁观音发源地”闻名遐迩,可谓是“名茶辈出,众香纷纭”。一到铁观音春茶采摘和制作临近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茶艺爱好者们,便早早地来到安溪县,蹲守于茶山间,期待向中国茶叶领军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上官宏耿学习茶叶种植及制作技艺。慕名而来的还有福建省内和安溪本地的茶叶制种农民。发扬光大安溪铁观音茶,手把手地教授农民以自然农法种植茶叶,上官宏耿已经坚持了多年。如今,他已经帮扶了百余位农民和制茶种茶爱好者,将“自然农法”荒野茶种植技艺代代相传。除了传承和创新安溪好茶种植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上官宏耿还有一个远大的愿景——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传播到海外,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四海闻名。

素有雄心,播韵摇香和世界;全非侥幸,立功明德誉名师。上官宏耿出生在制茶世家,从小在茶树底下长大,在茶乡文化的熏陶下,让他对福建铁观音情有独钟。每逢学校的农忙假时,年幼的上官宏耿就会帮着家中茶园晒青和摇青,学习铁观音种植和制茶技艺。千年云雾新绿浸染出茶文明的绚烂,也滋养着中国制茶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上官宏耿的爷爷是五老人员,当年参加过游击队,父亲是当地教师,家中一直有种植茶园,在爷爷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做茶先做人。上官宏耿把茶园的千秋春意定格于方寸心间,沿着父辈的脚步,踏上了一条还原福建地道原真好茶的道路。

“所谓传承,不是家业,而是梦想。”用上官宏耿的话来说,种茶制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想留下点痕迹,希望种出来的茶,能给所有人喝。大学毕业后,上官宏耿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打理茶园。大学选择茶学专业的上官宏耿发现,生活在安溪县茶山上的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制茶的传统,但因加工技艺粗糙落后,未能形成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于是,为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2010年,上官宏耿带动茶农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用“一片叶子”和“科技种植”,帮助安溪县的百姓走上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之路。

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专心致志地做好做精一件事。十余年来,上官宏耿用毕生所学为家乡茶山增添了一缕茶魂,将制茶匠人的信仰化为山的风骨,耕耘着无数茶农与茶叶的守望。人与茶,默契相谐。凭借在茶产业上的突出贡献,上官宏耿已成为福建省第十一次归侨侨眷代表、泉州市第九次侨代表、第十三届安溪县政协委员、第十次安溪县侨联委员会委员、安溪县工商联第九届执行委员、安溪县高层次人才促进会常务理事、安溪县新阶层联谊会理事、安溪县农民讲师团讲师、福建省农林大学本科生导师、福建省禅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收藏协会老茶收藏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农残防控委员会安溪分会会长;以及福建省安溪县峰格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官宏耿铁观音制作非遗传习所主任、安溪县凡朴生态家庭农场技术总监。

承家学   精技艺

《茶经》有云:“啜苦咽甘,茶也!”这是茶的味觉特点,同样也是“好茶难得”的高度概括,一泡净茶凝聚着制茶者的汗水和心血。福建民间茶歌唱到的“日日站在茶树边,三夜没有两夜眠”正是做茶劳苦的真实写照,正因为有了“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的复杂工艺,才有了“人道粮如银,我道茶似金”的说法,这是对闽茶制茶人的赞叹,更是上官宏耿种茶制茶人生的真实写照。

“好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好的品种,好的出产环境,好的制作工艺。三者相结合,制作出来的茶,方是好茶”。上官宏耿说,要想精制一泡好茶,从种植开始,每一道环节都至关重要。用心守护每一片茶叶的香醇。多年来,上官宏耿积极探索“自然农法”在茶叶种植领域的运用,发展“自然农法”荒野茶种植,主张无耕作、无肥料、无除草、无农药的“四无”农业生产方式。

“前期经过人工除草、施用环保酵素、套种豆科植物等人为呵护,为茶树生长开辟肥沃的土壤;后期采用放养式生长,使其与野草、灌木、松竹等植被共生,以凋零的豆科植物作为肥料,自由肆意地成长,使茶叶自身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上官宏耿介绍道,“这样近似野放种植出来的茶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饱蕴山川精华,口感甘美扎实。”在上官宏耿的带动下,周边的茶农也纷纷加入到自然农法种植茶行列之中,自然茶队伍愈发壮大。

做好做足“茶文章”,不仅需要优质天然的种植环境,还需要高标准的制茶工艺。通过不断地试验,上官宏耿对安溪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和配方进行了改良,可制作出保存时间更久、现喝收藏两相宜的匠心好茶,打破了安溪铁观音必须冷冻储藏的瓶颈,解决了铁观音长期存在的口感、品质稳定性不强、无法实现批量生产等难题,并在国家CN杂志发表了《安溪荒野乌龙茶》《安溪乌龙茶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加工工艺技术要点》发明新型实用专利,以及乌龙茶新型炒茶机和乌龙茶新型摇青机等制茶产品。

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上官宏耿先后开创了峰格“官家韵”百年老树茶、“野無遗”百年群体种、“梵溥”生态茶、“灵露春秋”生态茶清香型、“浓露春秋”生态茶浓香型等品牌。其中,荒野乌龙“野无遗”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味,在全国各地茶行业大赛中屡次获奖(包括2022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AVPA世界茶叶大赛中发酵组荣获金奖)。上官宏耿用制茶人源自内心的认真、精细、专注与执着,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一杯安溪铁观音茶的美好。

助茶农 践初心

中国制茶大师、制茶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任何一顶桂冠,在普通人眼里,都是非同寻常的荣誉。但对于上官宏耿来说,荣誉只代表过去,传承和弘扬安溪茶文化永无止境。

为了更好地研习种茶制茶技艺,并且帮助家乡的茶农、学子们学习茶叶种制技艺,上官宏耿利用安溪县峰格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安溪县凡朴生态家庭农场,将最新科技送村入户,将制茶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利用微信等形式,针对性地进行管好茶园制好茶、退茶还耕调整产业结构等90几场宣讲;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班不少于50期,参训人数达1500多人次以上。此外,在与铁观音打交道的十余年时间里,上官宏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传授技艺,以师带徒、手把手传授的形式,为安溪铁观音产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种制人才。“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多爱茶之人学习种植、采制铁观音的技艺,带动周边茶农走上致富路;另一方面,可以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让安溪铁观音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可以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同时也为安溪茶产业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在草木间”构成了“茶”字。从土生土长的种茶人,到坚守“匠心”的制茶大师,再到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这些年来,在上官宏耿的带动下,构筑起安溪铁观音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为茶农与茶商搭建起一条桥梁纽带,安溪好茶逐渐成就了一方产业。让这些来源于百姓生活劳作、在世代更替中延展出文化之光的传统技艺,在得到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持续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兴旺。在上官宏耿看来,这也是他履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职责使命。未来,上官宏耿将持续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品牌和人才优势,加速拓展市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依靠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积极开展绿色生态茶园、现代化工业生产与营销网络建设;以安溪铁观音系列产品为主导,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全面发展。

正如“素以茶知友,全凭韵醉人”所阐释的那样,上官宏耿以茶交友、知友,以韵沁人、醉人。注入代代传承打磨出的细腻与柔和,上官宏耿将安溪茶产业发展的脉络镌刻在茶芽深处,甘当快时代里匠心坚守的见证者。站在人类历史格局之上,带动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推动安溪乡村振兴事业的进程,以安溪铁观音茶品牌,邀世界举杯共饮,叹一句茶韵悠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