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元丰通宝背后的北宋:一枚钱币见证的时代》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8-28 14:54:05 阅读量:8750    会员投稿

一枚元丰通宝:藏在铜锈里的北宋风华

当指尖拂过那层温润的铜锈,指尖触到的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元丰年间的风 —— 那风里有汴河漕船的号子,有东坡先生挥毫的墨香,有市井巷陌的铜钱碰撞声。元丰通宝,这枚北宋神宗年间的钱币,从 1078 年的铸钱炉里走出,带着千年的故事,成了藏家案头最鲜活的历史注脚。

一笔行书,写尽北宋的风骨

“元丰通宝” 四个字,是刻在铜上的书法盛宴。行书版笔走龙蛇,起笔如惊鸿掠水,收笔似流云散逸 —— 相传这字脱胎于苏轼的笔意,难怪连笔画间都带着 “大江东去” 的洒脱。篆书版则敛去锋芒,笔画如古松盘虬,圆转间藏着三代金文的古雅。

这种 “一书两体” 的 “对钱”,是北宋独有的浪漫。当年铸钱时,工匠要让篆书与行书的元丰通宝大小如一、穿口对称,连笔画的疏密都得严丝合缝。如今一枚篆书、一枚行书并置案头,仿佛能看见千年前的钱监官吏,捧着新铸的钱币在日光下细细比对的模样。

钱币特征:方寸间的工艺与书法

从形制来看,元丰通宝以小平钱(直径约 2.5 厘米)为主,也有折二钱(直径约 2.8-3 厘米),少数存在折三钱,材质多为青铜,部分地区因铜矿资源分布等原因,也铸造过铁钱。

它最具特色的是 “对钱” 设计 —— 同一形制的钱币,面文 “元丰通宝” 四字分别采用行书与篆书两种字体,且二者在大小、穿口、边郭等方面严丝合缝。行书版笔势灵动,笔画间透着洒脱之气,相传受苏轼书法风格影响;篆书版则笔画圆转规整,透着古朴稳重,两种字体在小小铜钱上形成鲜明对比又和谐统一,是北宋钱币书法艺术的生动体现。

当你拥有它,拥有的是什么?

是 1080 年汴京钱监里的一捧铜水,是东坡先生写字时落下的一滴墨,是宋代小贩接过铜钱时指尖的温度。元丰通宝从来不是冰冷的藏品,它是能拿在手里的历史 —— 铜锈会变,可那笔画里的风骨,那背后的大宋烟火,永远鲜活。

现在,这枚穿越千年的铜钱就在眼前。你要不要伸手接过来,让元丰年间的风,再吹一次?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河南洛阳嘉澜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公司,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洛阳嘉澜艺术品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树立了艺术品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企业领导者,洛阳嘉澜艺术品助力客户,把握艺术品变革,构建艺术品征集销售一站式平台。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艺术品平台企业,秉承“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艺术品大数据基础设施与行业艺术品金融解决方案。

此作品咨询/藏品鉴定及拍卖可咨询  张经理:13523623251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