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铜香载道,宣款传情!清代宣德寄托款鬲式香炉:文房雅器中的铜器风华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9-07 16:48:54 阅读量:9985    会员投稿

“清代铜鬲式香炉?大明宣德寄托款” 这一器物,实则串联了商周青铜鬲的形制基因、明代宣德炉的审美范式、清代摹古铜器的工艺巅峰,标题需突破单纯器物描述,锚定 “跨时空的工艺对话” 与 “文人雅趣的载体”——“熔古铸今的吉金重器,一炉尽藏三代风华”

  • “熔古铸今”:点明清代工匠对商周鬲器、宣德炉的双重致敬,非简单仿制,而是融合再造;

  • “吉金重器”:强化铜器的尊贵属性(古称铜为 “吉金”),暗示其作为礼器、文器的双重地位;

  • “三代风华”:商周(形制源头)+ 明代(宣德炉标杆)+ 清代(工艺传承),用 “三代” 构建历史纵深感,秒杀普通 “仿古” 表述。

二、器物精读:从形制到款识,解码 “仿古而不泥古” 的匠艺哲学

1. 形制溯源:商周青铜鬲的 “文人化转世”

铜鬲式香炉的 “鬲” 字,源自商周青铜鬲(饪食器,用于煮粥),其核心特征是 “三乳足 + 弧腹 + 宽沿”,但清代工匠赋予其 “文人化改造”:

  • 器型比例:相较商周鬲的 “粗矮敦实”,此炉收窄腹部、拉高足胫,形成 “腹径 / 足高≈2:1” 的黄金比例,既保留鬲器 “鼎立稳重” 的气场,又符合明清文人对 “案头雅器” 的纤巧审美;

  • 细节精进:

    • 宽沿平折:沿面宽度达 2.5-3 厘米,便于搁置香铲、香夹,边缘打磨出 “泥鳅背” 弧度,手感温润不割手;

    • 三乳足:足根直径略大于足尖,形成 “上丰下敛” 的稳定感,足底修磨平整,置案无晃动,暗合《宣德鼎彝谱》中 “足贵稳而忌尖” 的制炉要义;

    • 弧腹收颈:腹部线条从口沿至足部渐次内收,如文人宽袖垂落,既增加炉体容积(便于储香灰),又让侧视轮廓呈现优雅的 “S 型曲线”,区别于普通鬲炉的 “直腹呆笨”

2. 铜质与工艺:清代 “精铜冶铸” 的巅峰实证

虽为清代仿宣德款,但其铜质与工艺已达 “青出于蓝” 之境:

  • 铜料配方:采用 “十二炼精铜”(仿宣德炉工艺),含锌量较明代略高(约 8%-10%),故呈 “枣皮红” 与 “蟹壳青” 交织的包浆(非单一金色),迎光侧视可见细密 “雪花金”(铜中含金、银颗粒所致),抚之如婴儿肌肤,无砂眼、气孔;

  • 铸造工艺:

    • 失蜡法一体成型:炉体无拼接痕迹,三乳足与腹部自然衔接,足内侧可见 “范线收缩痕”(手工铸造佐证),非现代翻砂法的 “生硬对接”;

    • 打磨抛光:口沿、足尖等细节处采用 “鹿角霜打磨”,形成 “镜面光” 与 “亚光” 的对比(如沿面亮如铜镜,腹部保留铸造肌理),暗处观之,光影层次分明,尽显 “良工不示人以巧” 的低调奢华。

3. “大明宣德寄托款”:跨时代的审美朝圣

炉底所刻 “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楷书款,绝非 “作伪充真”,而是清代文人 “慕古而敬古” 的公开致敬:

  • 款识特征:

    • 字体取法明中期 “台阁体”,“大” 字撇捺开张如大鹏展翅,“德” 字心部少一横(典型宣德款特征,非漏写,实为明代 “省笔” 习惯);

    • 款识刻痕深浅不一,起笔处略轻(似毛笔藏锋),收笔处微顿(如刀刻收锋),边缘可见 “錾刻毛茬”(手工刻款佐证),区别于现代机械雕刻的 “整齐划一”;

  • 文化隐喻:清代自康乾以降,掀起 “慕明潮”,文人士大夫以收藏宣德炉为雅事,但真宣难觅,故命工匠按《宣德鼎彝谱》形制铸造,并落宣德款,实为 “借古开今”—— 此炉之款,是清代工艺自信的宣言:“吾辈虽不能追真宣之魂,却可续铜炉之脉”。

三、文化价值:从 “礼器” 到 “文器”,文人精神的物质化身

1. 文人香事的 “空间锚点”

在清代文房,此类香炉是 “香道仪式” 的核心载体:

  • 用香场景:晨间 “篆香醒神”(炉内铺灰,压模制篆香,燃时烟缕回旋),午后 “隔火熏香”(以云母片隔火,置香丸其上,借热气挥发香韵),晚间 “焚香静读”,一炉香烟,将书房化为 “可呼吸的文人宇宙”;

  • 陈设美学:多配紫檀木座(炉座等高约 1/3 炉高),置于博古架中层或书案右端,与青铜器、书画、印章为伍,形成 “古器阵列”,暗合《长物志》“香炉以古铜、官、哥为上” 的审美标准。

2. “三代同堂” 的工艺象征

   此炉之妙,在于集 ** 商周鬲器的 “鼎立威严”、宣德炉的 “文人雅韵”、清代冶铜的 “精密不苟”** 于一身:

   商周鬲的三乳足,承载的是 “敬天法祖” 的祭祀传统;

   宣德款的书写,传递的是 “慕古追雅” 的文人情怀;

   清代工匠的改良,展现的是 “技进乎道” 的工艺自信;   三者叠加,使香炉成为 “中国铜器文明” 的微缩史诗 —— 它不止是焚香之器,更是 “以器载道” 的文化符号,见证了从青铜时代的庄重、明代的文人觉醒,到清代的工艺集大成。

近五年拍卖数据显示:

  • 2019 年,北京某秋拍 “清中期铜鬲式香炉(宣德款)”,高 18 厘米,成交价126.5 万元(估价 60-80 万元),超估价 1.8 倍;

  • 2022 年,香港春拍一件 “清乾隆官铸鬲式炉(双圈宣德款)”,因带原配掐丝珐琅炉盖,成交价飙升至483 万元,创同类器新高;

  • 关键增值点:“宣德寄托款” 清晰 + 铜质一流 + 形制标准 = 市场硬通货,尤其受明清铜器专项藏家追捧

这尊清代铜鬲式香炉?大明宣德寄托款,是一场跨越时空的 “工艺对话”:

  • 它让商周青铜鬲的 “礼器威严”,在清代文人的案头化作 “焚香雅趣”;

  • 它将明代宣德炉的 “传奇光环”,转化为清代工匠 “致敬而超越” 的创作动力;

  • 它用一炉铜香,串联起中国器物文明中 “尊古” 与 “创新” 的永恒命题。

在收藏语境中,它是 “稀缺性与文化感” 的完美载体;在文化层面,它是 “中国工匠如何用器物续写历史” 的最佳注解 —— 当我们轻抚炉身的包浆,触摸的不仅是铜器的温润,更是三千年中国 “尚铜、尊古、重文” 的集体记忆。这样的器物,早已超越 “香炉” 的物理定义,成为可传承的 “吉金文明切片”,等待下一个三百年的凝视与解读。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香港亚细亚集团拍卖有限公司大陆征集处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洛阳嘉澜拍卖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拍卖公司,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洛阳嘉澜拍卖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树立了艺术品拍卖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拍卖企业领导者,洛阳嘉澜拍卖助力客户,把握艺术品变革,构建艺术品征集拍卖一站式平台。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拍卖企业,秉承“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拍卖体验!此作品咨询/藏品鉴定及拍卖可咨询:康经理 13698813278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