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玉映乾廷 汉白玉浅浮雕赏玩器(乾隆款)

来源:网络 时间:2025-11-19 10:39:09 阅读量:6246    会员投稿

玉映乾廷:乾隆年制汉白玉浅浮雕赏玩器至尊品鉴

一、天工开物:材质与造型

【凝脂天成的皇家美石】

  • 汉白玉:精选上等 "石中精华",色白如雪,质润如玉,细腻坚致,抚之清凉温润,叩之如磬悦耳,是乾隆朝宫廷造办处专用的顶级石材

  • 器型设计:采用经典赏玩器形制,规整典雅,比例协调,既有实用功能又具观赏价值,体现乾隆时期 "文质彬彬" 的审美标准

  • 质感表现:表面亚光处理,既保留汉白玉的自然光泽,又呈现出 "温润而泽" 的玉质感,在光影流转间,呈现 "玉映乾廷" 的奇妙视觉效果

二、鬼斧神工:工艺与纹饰

【乾隆工的巅峰呈现】

1. 浅浮雕绝技:

  • 采用宫廷 "减地浮雕" 工艺,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粗中有细,主次分明

  • 纹饰凸起处弧面圆润光滑,无扎手感,每一层细节均沿玉石肌理向内递进,呈现 "层层叠叠" 的立体效果,体现 "乾隆工" 精细、多层次的特点

  • 工匠以刀代笔,将花卉、瑞兽等纹饰刻画得栩栩如生,花瓣卷曲、叶脉纹理、动物毛发皆清晰可辨,仿佛从石面 "生长" 而出

2. 经典纹饰:

   主体纹饰多为缠枝花卉 (牡丹、莲花等),象征富贵连绵、生生不息;辅以祥云、瑞兽 (龙、凤、蝙  蝠等),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康宁

   构图疏密有致,纹饰与留白相得益彰,营造出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的视觉韵律,展现宫廷艺术的严谨与灵动

三、皇家印记:款识与寓意

  • 【御笔亲题的身份象征】

  • 底部正中阴刻 "乾隆年制" 四字篆书款,笔法规整古朴,笔画刚劲有力,为宫廷书法家手笔,是皇家御用器物的权威标识

  • 【"玉映乾廷" 的文化密码】

  • "玉映":汉白玉温润光泽如美玉般辉映,象征君子美德,也暗示器物珍贵如 "玉"

  • "乾廷":"乾" 代表乾隆皇帝,也象征天;"廷" 指宫廷,代表皇权。两字组合彰显器物与皇家的血脉联系,寓意 "玉石辉映乾隆宫廷",暗含 "皇恩普照、国泰民安" 的美好祝愿

四、历史风华:时代背景与艺术价值

【盛世匠心的见证】

  • 诞生于乾隆盛世 (1736-1795 年),正值中国玉器工艺发展的黄金时代,集历代玉雕技艺之大成,工艺达到 "炉火纯青" 之境

  • 乾隆皇帝本人雅好艺术,对玉器尤为钟爱,被称为 "玉痴皇帝"。此器由宫廷造办处顶尖匠人精工制作,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代表了当时汉白玉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准

【艺术价值】

  • 融合绘画、雕刻、书法于一体,将平面艺术立体化,是中国传统 "以玉载道" 文化的完美体现

  • 浅浮雕技法与汉白玉材质的结合,创造出 "雕而不碎、美而不艳" 的独特艺术效果,既有宫廷艺术的华丽庄重,又不失文人雅士的清雅脱俗

五、收藏至宝:鉴别要点与市场价值

【真伪鉴别黄金标准】

  • 材质:真品汉白玉质地细腻均匀,迎光微透,有玉质感;伪品多为普通石材染色,质感粗糙,透光性差

  • 工艺:真品刀法流畅自然,线条富有生命力,深浅过渡自然;伪品线条僵硬,层次模糊,细节处理粗糙

  • 款识:真品 "乾隆年制" 篆书款笔画粗细有致,起收笔有顿挫,与整体工艺风格协调;伪品多笔画均匀,缺乏书法韵味,或位置偏移

【收藏价值】

  • 此器存世稀少,即使在乾隆时期也属宫廷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玉映乾廷" 乾隆年制汉白玉浅浮雕赏玩器,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声来自盛世的回响。它以温润的质地、精湛的工艺和吉祥的寓意,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玉德" 与 "皇权" 的交融,是乾隆时期艺术成就的璀璨见证。

   拥有此器,犹如坐拥一座微型皇家艺术殿堂,让我们得以透过这方汉白玉,感受那段 "康乾盛世" 的繁华与荣耀,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香港亚细亚集团拍卖有限公司大陆征集处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河南洛阳嘉澜拍卖有限公司,洛阳嘉澜拍卖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拍卖公司,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洛阳嘉澜拍卖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树立了艺术品拍卖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拍卖企业领导者,洛阳嘉澜拍卖助力客户,把握艺术品变革,构建艺术品征集拍卖一站式平台。

洛阳嘉澜作为全球领先拍卖企业,秉承“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拍卖体验!此作品咨询/藏品鉴定及拍卖可咨询:康总 15356746516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