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让传统技艺成为致富手艺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3-07-05 11:19:45 阅读量:14322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久发展的定瓷,早已由单一产品走向了特色文化产业之路,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从业人数和消费群体也逐年上升。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

揉泥、拉坯、修坯、刻花、跳刀、施釉、烧窑……2月17日,在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按照定瓷烧制流程,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新技术有条不紊地制作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2020年,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由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运营的陈氏定窑非遗工坊挂牌成立。两年多以来,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开展了游学体验、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还吸纳了不少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进行技能培训,带动他们就业。今年初,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凭借突出的工作成效、良好的社会效果、人民群众认可度高的优势,成功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呈现出新时代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曲阳县地处太行山、燕山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内,土地贫瘠、植被稀少,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低,导致工农业发展受限,一度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2018年底,靠着定瓷、雕刻、光伏、鸭梨等知名特色产业,曲阳县成功脱贫摘帽踏上乡村振兴之路,而这离不开政府和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曲阳人的努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遗,为乡村振兴激发产业活力

定瓷作为纯手工的传统非遗技艺,需要更好地融合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才能实现其应有价值。如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质量产品?国家级非遗定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庞永辉将目光转向定瓷行业人才培养,推进产品创新,推动当地分散的定瓷作坊聚集形成规模,在促进定瓷文化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定瓷非遗产业成功融入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传承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在庞永辉看来,只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为乡村振兴激发产业活力、注入文化动力、凝聚发展合力。

依托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管理团队及设计、销售平台和曲阳县定瓷职业培训学校场地、师资及培训设施,截至2022年底,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开展了原料加工、成型、装饰等公益性技能培训16期,培训学员600余人,带动就业近800人,学员毕业后或在公司、作坊就业,或回乡自主创业创立自己的定瓷品牌,年收入达2万至5万元,为定瓷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现在正在做的是定瓷装饰里面的剔花工作,主要是对这个定瓷莲瓣纹茶盏半成品进行莲瓣纹的刮瓣,这道工序要求手要稳,盏面要刮平。”来自曲阳县灵山镇的韩霜月一边刮瓣,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技术要领。2020年,韩霜月在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参加完培训后,留在了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从事定瓷的装饰工作,如今她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有手艺有稳定收入,韩霜月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在曲阳县,像韩霜月这样的人还有不少。除了带动当地脱贫人员就业,在陈氏定窑非遗工坊的技能输出和带动下,截至2021年底,曲阳县定瓷企业、作坊已发展到2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瓷、日用瓷、艺术瓷3大系列4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2亿元,定瓷已经成为曲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坚持定窑艺术瓷和生活瓷两条腿走路

在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一楼大厅内,有两个定瓷展厅:一个陈列的是出自定瓷大师之手的精美艺术品,一个陈列的是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日常生活用瓷产品。这两个展厅展出的产品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很好地诠释了当前定瓷发展的定位,即坚持定窑艺术瓷和生活瓷两条腿走路。

“要想真正地把定瓷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把传统技艺和当代文化相结合,让定瓷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让当代人也能切实享受到定瓷文化产品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愉悦。”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总工艺师韩庆芳在陈氏定窑非遗工坊主要对学员进行定瓷装饰培训,在她看来,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近年来,随着定瓷产品转型,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加大了日用瓷研发力度,工坊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设计、生产出造型新颖、时尚大方的茶具、酒器等日用瓷产品,并获得外观专利。这些产品传承传统技艺、立足当代审美,强调赏用结合的设计理念,提升了定瓷品质,上市后受到消费者喜爱,为工坊带来一百余万元的单品销售额。

其实,在曲阳,像这样的非遗工坊有200余家,产业覆盖周边几十个村。近年来,曲阳县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以建设非遗工坊为着力点,多次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成功带动近万人就业,充分发挥非遗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使得曲阳非遗从代代相传的“指尖技艺”,完成了向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的转变。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