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背着“书包”上学堂
来源:运城新闻网
时间:2023-08-03 12:28:32
阅读量:7261
□金陵小岱
古人最重的“书包”莫过于“箧笥”,相当于现代人的拉杆箱书包。不过“箧笥”只是划分出来的大品类,在这个大品类的下面,古人又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对这种拉杆箱书包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箧,箱箧也。”可见,古代的“箧”指的是小箱子。这种被称为“箧”的小箱子多为方形,质地密实,容量小,用来给学生放书籍纸本用。
隋唐以后,古人就不再称这种拉杆箱书包为“箧笥”了,而是称其为“箱笼”。南宋文学家戴侗在《六书故》中记载道:“今人不言‘箧笥’,而言‘箱笼’;浅者为箱,深者为笼。”
古人用来装书本的“箧”,还有一个同类产品,叫“笈”。《说文解字注》引晋周处《风土记》称:“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比起“箧”,同样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箱子,“笈”似乎更能代表古代学生的书包。因为古人向来喜欢搞神秘,他们在得到珍贵的书籍后,不会将它们放在书架上,而是悄悄地放置在笈内收藏,秘不示人。于是“笈”又被用来代指孤本好书,“秘笈”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褡裢”“包袱”等款式的书包,成本低廉,制作简单、轻便,但缺点是装在里面的书籍纸本容易起皱变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