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马来西亚文化研究院院长、孔子第 77 代传人孔毅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0-10 17:33:42 阅读量:10587    会员投稿

文思敏捷香作画 ,妙致毫巅爱成诗

——访马来西亚文化研究院院长、孔子第 77 代传人孔毅

孔毅,孔子第 77 代孙女嫡系,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教育家,现担任马来西亚文化研究院院长、孔老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新加坡美院老师、中国华夏书画院秘书长、上海市长宁区书法协会创始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女子书画院会员等社会职务。孔毅老师能工善作,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尤擅人物、风景及花兽,专攻墨竹、山水等,她的作品在写实、写活的同时,还揭示了一种正能量的精神生活,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灵动真实而又妙趣横生,被刊登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众多媒体刊物,在多个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执纸工笔,丹青承载少年志

在现代画坛,有一位画家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她就是孔毅老师,一位在教育领域、艺术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教师,一位有着鲜明风格的,同时匠心独造、极具才情的艺术家。

生活在哪里,美术就在哪里。从刚记事开始,孔毅老师就特别喜欢画画。半大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坐不住,孔毅老师却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常常一画就是大半天,她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色彩和线条的热爱与好奇,每次学习或者思考出新的绘画技巧,她总能非常快乐。画水彩画锻炼想象力,儿画速写需要良好的记忆力,记住人物的动作、形态,这一切都在无形中陶冶了孔毅对美的认知。

在当时,老百姓们的生活普遍还都比较简朴,母亲总是让孔毅不要浪费电,孔毅就趁家长休息了,偷偷地用小手电或者蜡烛作画,有一次,因为空间太黑,不小心踩空摔倒,整个头上都是血,父母闻讯赶来,第一时间带她去医院包扎,这对善良的父母告诉孔毅,以后想画就画,不要怕浪费电,自己把握好时间就好。孔毅感激父母,从此便更加努力,自长四小学、东方中学和上海纺织大学美术系先后毕业后,拜中国著名画家徐子鹤先生、高式熊先生、申石伽先生为师,后被推荐前往新加坡,在异国他乡当了一名美术老师。

时至今日,孔毅老师的头上隐隐还能看见小学时因踩空而留下的疤痕,国外的技术可以帮忙修复,但因为每天都很忙碌,孔毅老师从没想过要刻意去管这块疤痕,反而看到它,就想起自己幼年求学时的艰难,因此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儿子孔维东受母亲影响,也走上了专业的绘画学习之路。有次过节放假期间,孔维东外出写生,孔毅老师就自己在家作画,饿了就吃一口咸菜炒毛豆,三天之后,孔维东回家,孔毅老师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坐了三天,竟丝毫不觉得时间已过去了,那碗咸菜炒毛豆,也不过是只吃了几口而已,可见沉醉在艺术中,真的可以“三月不识肉味”。在很多时候,为了画画,孔毅老师都会很决然地推掉一些不必要的聚会,时间久了,大家送了“画痴”的爱称给孔毅老师,称:“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为了艺术而全心全意,真的很难得。”

绘画改变了孔毅老师的人生,让她从一个普通的姑娘,成为了一个被认可的美术家。大家都亲切地叫着“孔老师”,能够和不同国家、不同性格的人交流美术,因为美术,和更多的人搭起彩虹一样的友谊桥梁,孔毅老师也常常觉得很幸福。在她看来绘画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能够搭建起人与人之间信任与友谊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种创造和欣赏的方式,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许多人认为画画是为了走专业的艺术路线,不走艺术路线就不用画画了,其实完全错了。画画使人拥有更健全的人格,拥有很细密的观察力、很清晰的思考力、很准确的表达能力,以及平和的性格和高洁的朋友圈,而这一些,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乃至社会的安宁祥和都大有裨益。

挥洒自如,迥立阖闾生长风

一言以蔽之,孔毅老师的个性就是“行不为饰,动以求真”,即性情中人。据家传族谱,她是圣贤孔子第 77 代孙女嫡系,孔子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古人。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古埃及摩西、古希腊梭伦的塑像并排站立,法国 1793 年宪法所附《人权宣言》,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毅老师在成名之前,并未因为是圣贤后人的身份而有什么利益,但是她却一直在学习圣人、认识圣贤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教育之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对每一位老师都做到了从内到外的尊重。孔毅老师对自己的恩师们也感恩有加,和恩师天涯海角的情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也让孔毅老师更加意识到,艺术的创造也好、教学也好,都离不开“情义”二字。

长期贴近生活,孔毅老师深知,现代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情感往往很细腻,且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生途中往往会产生迷茫。她索性回国开办了公益美术班,想从画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同时锻炼他们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天然教材。在“孔老师”的美术课上,只要孩子们有一点好奇心和表达欲,她就“拼命”鼓励、表扬,这是孔毅老师摸索出来的“秘籍”。“瓢虫在给大树挠痒痒”“蝴蝶正在和花儿共舞”“星星看着我,我也看着星星”……孩子们介绍画作时,从一开始的模式化或者害羞,语言渐渐变得生动起来。在这里,有很多在其他地方遇到“瓶颈期”,或者有些厌学的同学来了,都会慢慢地发自内心地爱上美术,思维和心胸也进一步打开,有些零基础的孩子们来了,孔毅老师也从基本功开始教起,有些孩子接受能力差点,孔老师也不厌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在孔毅老师看来,在学习方面,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聪明的方法,她鼓励大家脚踏实地,在冰箱、马桶、床头等常去的地方都贴上自己的画,时时观察不足。她多次强调,好的方法是有,然而唯方法论,也只会强化一个人的本性:懒惰。而最为可怕的是,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正在不断地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很多机构都强调方法和速成,然后找几个典型例子做广告,却不顾大部分或者全部孩子的长远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坚守讲台的身影,对生活的点滴感触,让孔毅老师的大多数学生都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院,学习心仪的专业,生活得很踏实。孔毅老师,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从失败到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自己从坎坷的大半生经历中得知,只有怀着远见谨慎从事,注意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一步一步耐心地走,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踏实。

桃李满园,生花妙笔绘河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孔毅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成为课堂上一道动人的风景线,也化为美术作品中的一抹暖色。

在教学时,孔毅老师十分看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她总是说:“画画时,心中要有大局观,再从小处一点点着手,做人也是如此。”这样的教学观,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启迪,很多学生即使已经毕业了,也始终不忘孔毅老师的恩情。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孔毅老师一贯认为,作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圣贤孔子说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孔毅老师的大爱,让不少学生变得好学,改变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命运,而她也只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把分内的事做得更认真些,发一点点光、暖一颗颗心、亮一程程路。

春天有花,夏季有果,秋日收获,雪中吟诗。时节更替,岁月匆匆,如今,孔毅老师对教育事业仍心怀热爱,躬耕不辍,看那桃李遍天下,绿野追唐裴,每一天都感到特别的幸福和知足。在未来的峥嵘岁月里,孔毅老师将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践行学术的大艺术教育理念,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为目标,将教书育人融入血液,撑起对学生、对民族、对国家、对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