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艺美术师、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阿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向玉兰
匠心守望陶艺文化续传承 , 以责发展陶艺事业促振兴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阿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向玉兰
陶艺,是时间的艺术,从干裂的泥土到一件完美的瓷器,匠人们以手抵心,在等待中坚守,传承着非遗文化。陶艺师向玉兰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匠心,在陶瓷艺术领域中砥砺深耕二十余载,在非遗传承的情怀与担当中振兴辰溪土陶龙窑陶艺旧址,持续诉说着泥土的故事、文化的故事。指尖匠趣,琢物之美,向玉兰在一遍又一遍的塑造中赋予陶土以生命力,致力于在坚守精进中传承和弘扬非遗陶艺文化,让辰溪土陶龙窑遗产传颂于世间,经久不息。
向玉兰,1973年出生于辰溪县牛溪村,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陶艺装饰工匠、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艺师以及湖南省阿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11年至2017年在广东唯美集团总部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工作,师从张大千第三代传人杨晓光门下。她在传承中追求创新,于陶土旧址中延续非遗传承,致力于通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精进技艺,持续深耕陶艺领域。
灼灼匠心专陶艺 与时俱进续传承
向玉兰自小出生于陶艺世家,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对陶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家后便在辰溪县扎了根,与丈夫一同,始终致力于陶艺事业发展。她用心雕琢陶艺,沿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精进技艺,在一个个富有灵性的作品制作中,诉说着她与陶艺之间的细腻故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辰溪县的陶艺历史可远溯至7800年前的高庙文化,此处陶土储量丰盛、质量上乘,作品成活率高,且拥有11座江南地区保存完好、尚在生产使用中的最大龙窑群——土陶非遗基地龙窑群,悠久的历史文化、天然的地理条件,让这片沅水流域的大部分人选择以陶艺作为生存技能,向玉兰便是其中之一。她扎根于辰溪县,专注于陶艺产品的制作,与丈夫一同经营着家里的陶瓷厂,希望能在这样安稳的日子中幸福一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起,塑料制品大量出现,让陶瓷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辰溪县陶艺技术仍停留在旧时工艺,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对此,向玉兰以一腔激情选择前往外地深入学习陶瓷技术,致力于焕新陶艺技术的发展,为陶艺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她说道:“我有了这个理想之后,便前往佛山、景德镇、广州、东莞等地一边学习、一边工作。”2010年,她在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工作,一年后,向玉兰去往广东唯美集团总部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她获得了多个优秀奖品和荣誉,晋级为工艺美术师。同时,她也逐渐认识到陶艺工作,不是只有把它做好这一件事,更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以匠心传承起陶艺文化的想法便在她的心中萌发。
2017年,向玉兰丈夫不幸离世,为了实现丈夫的夙愿以及自己长埋于心中的理想,她回到家乡辰溪县,把自己对于丈夫的思念融入陶瓷制作之中,在坚守中延续着文化的传承,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辰溪县陶艺文化,带动家乡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历经火焰烧制,陶瓷涅槃重生,正如向玉兰顽强执着的心,在坚守梦想的过程中,始终不曾暗淡。她以匠心打磨技艺,在时间的精琢之中与时俱进,用心传承起家乡的辰溪县陶艺文化,致力于在一圈圈的忘我塑造中为陶艺事业奉献一生。
守望非遗精于技 顺应时代谋创新
从工艺品到艺术品,是匠人用时间积淀的诗意。向玉兰从手中光滑细腻的触感中雕琢岁月的痕迹,以匠心守望非遗陶艺文化,以坚守赋予陶艺品别样的生命力。回到辰溪县的她,着手申办陶艺非遗文化,并致力于让废弃的龙窑重焕新光,传承起土窑文化。
从无人问津的废址到熠熠生辉的龙窑,向玉兰历经了三个月的辛勤耕耘,凡事亲力亲为,不仅精心修复并重组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将11座龙窑群中的三座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截至目前,已有6座龙窑群焕然一新,完全具备再次使用的条件,继续传承着历史的温度与匠人的智慧。
修复重组显然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作为女性,向玉兰化柔为刚,坚韧不懈地前进着,只为心中的那一抹理想,始终致力于土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此,她说道:“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不要把祖宗留下来的手艺给丢掉,要将它发扬起来,让它发展得更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辰溪土陶龙窑申遗成功,昔日家庭作坊转型为非遗基地,吸纳了20余人就业,并于2019年入选怀化非遗名录、2022年成为研学基地,2023年更位列湖南省非遗,向玉兰个人也成为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传承与创新间,向玉兰实现了古老工艺与现代美术的和谐共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生,同时,她以时代为题,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开发和研究新时代陶瓷用品。匠人们匠心独运,先后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超过200种精美陶器新品种,其中涵盖了茶具、酒具、花器及摆件等多个门类的产品,不仅外观雅致,更蕴含着健康理念。茶具以陶艺制品的独特韵味,提升品茗体验;酒具则更添几分雅致于酒香之中;花器采用天然材质,相较于化学、塑料制品,更利于植物的茁壮成长,让自然之美在家中绽放。向玉兰团队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传统陶艺的致敬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贯彻健康中国理念,在实用的同时保持观赏性,充分地展现了陶艺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不仅如此,向玉兰在追求陶器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将产品品质视为生命。她秉持环保理念,匠心独运地选取农村废弃柴火与天然矿物质作为原材料,既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又赋予了陶器独特的自然韵味。在专注于草木灰釉的烧制过程中,她倾注了无尽的心血与智慧,每一细节都精益求精,致力于确保釉色温润如玉、质感古朴典雅。
在守望传承的过程中,向玉兰以品质为基,在精湛陶艺技艺的加持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质量,专注打造优质产品。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之下,她承时代之势,以创新研发不断开发多功能陶制品,在传承非遗的同时,致力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发扬并发展陶瓷文化,为陶艺文明的延绵万代而矢志不渝。
发展陶艺产业 期待志士加盟
向玉兰的责任与情怀,不仅体现在对陶艺文化的热爱与传扬上,更表现在对品质的坚守以及不断精湛陶艺技术的灼灼匠心,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发展陶艺事业,致力于不断修复重组以及维持利用辰溪县龙窑文化遗产。面对时代的新挑战与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她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让这份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自2018年起,向玉兰便与谢开美老师携手并进,深耕陶艺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拓展工作,从日常陶瓷起步,逐步跨越至艺术陶瓷与装饰陶瓷领域,市场版图持续扩张,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在不断求变的过程中,向玉兰始终坚守陶瓷文化气息不能少,她将辰溪县的陶艺文化融进每一件陶瓷作品中、雕刻在每一件瓷器的花纹中,致力于传承与弘扬本土陶瓷文化。同时,向玉兰还运用陶艺文化的魅力,驱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旨在通过这一方式深化文化传播,并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进程,实现陶艺产业与乡村经济的和谐共生与长远发展,她将文化气息化为可视化的经济,引领村民共同踏上致富之路。
陶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加入。为了传承和弘扬陶艺文化,向玉兰加强了与高校及普通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先后与湖南商学院、怀化学院、吉首大学以及怀化市内的几十所中小学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向玉兰还致力于以陶艺为引擎,驱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依托龙窑的非遗魅力,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广泛地传播陶艺之美,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共筑乡村振兴与传承非遗陶艺文化之梦。
当前,辰溪龙窑土陶基地拥有个体经营龙窑6座,占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陶瓷厂下岗工人及周边村民就业100多人。向玉兰说道:“这个手艺入门容易,但要学精很难。有的人常常会被现实打击,他们沉不下心来,宁愿去选择其他的。”虽然龙窑群已拥有300多名技术员工,但仍有大部分人选择外出务工,向玉兰希望能通过不断扩大陶艺事业的规模,以推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人们重新回到发展龙窑非遗事业上来,实现陶艺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时代发展的脚步持续向前,在瞬息万变的潮流中,更是要将千年陶艺文化传承下去,使其延续万代。为此,向玉兰始终坚守着陶艺事业,并期待着有志之士的加入和投资,她将不断打造出更加多样化的陶瓷制品,并赋予其多元化的功能性、实用性,以此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并促进文化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用传承与创新,共同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未来,向玉兰将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进一步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工作,用心用情,讲好传统陶艺故事,推动土窑文化的发展。相信在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下,向玉兰会与其一道共同发展陶艺事业,在匠心独运中实现文化传承,让传统陶艺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实现长存,也在创新和顺应时代之势中经久不息,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