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雍正御窑遗珍:胭脂红描金赏瓶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华网 时间:2025-06-05 10:29:07 阅读量:7145    会员投稿

在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谱系中,清雍正胭脂红描金赏瓶以其卓越的工艺成就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确立了无可撼动的典范地位。该器型不仅精准映射出雍正朝宫廷御瓷的审美范式,更成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臻于化境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

赏瓶遍施胭脂红釉,又名 “金红釉”,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约 800℃)吹釉之法烧制。此釉色的出现,是西方 “洋彩” 技艺与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交融的结晶。釉面匀净润泽,其色如破晓天际的淡淡霞光,兼具朱砂的明艳与胭脂的柔美,在光影流转间泛着朦胧的莹润光泽,恰似佳人面上一抹若有若无的红晕,尽显雅致与矜贵。然因金料配比讲究、烧制火候难调,成品十不存一,素有 “千窑一宝” 之谓,自问世起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瓶身以赤金研磨成膏,施以描金之法勾勒缠枝莲纹与卷草纹。莲枝婉转,取 “青莲” 谐音,寄寓清正廉明之意,似有宫廷对臣子德行的期许隐于其间;卷草纹样舒展自然,与胭脂红釉的温润质地相映成趣。金彩虽历经岁月流转,仍保留着昔日光华,纹饰线条细腻入微,既有宫廷器物的雍容气度,又暗含文人画的雅韵风骨。红底金纹相互映衬,呈现出含蓄而典雅的艺术美感。

作为雍正官窑御制器物,其自胎土筛选、釉料调配到成型烧制,均经御窑厂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宫廷机密与匠人的极致追求。此赏瓶不仅是陶瓷工艺巅峰之作,更承载着三百年历史风云,见证着雍正时期独特的艺术品味与时代风貌,无论于艺术鉴赏、历史研究,还是收藏领域,都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雍正一朝,瓷器艺术风格发生显著嬗变,由康熙时期的雄浑豪迈转向清逸含蓄。胭脂红描金赏瓶作为这一审美转向的具象化呈现,其艺术特质与时代脉络形成深度呼应。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帝对瓷器制作秉持严格的审美标准,强调器物需达到 "秀雅精巧,摒弃奢华俗艳" 的艺术境界,这种帝王文人双重审美取向在赏瓶釉色与纹饰设计中得到充分彰显。

从物质文化史视角审视,该器物不仅是清代御窑厂严密生产体系与精湛制瓷工艺的实证,更承载着康乾盛世的文化精神内核。在 18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下,御窑厂工匠在吸收西方珐琅彩工艺基础上,以本土审美范式重构艺术表达,最终形成独具东方美学韵味的 "中西合璧" 典范,折射出中国传统工艺在文化交融中的创造性转化能力。

该件藏品目前已被河南洛阳龙嘉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到,详细信息了解藏家鉴赏可以联系。河南洛阳龙嘉是一家成立于中国河南洛阳,业务遍及200个市场的全球化艺术品居间服务公司,目前公司艺术品职业经理人多达50+。洛阳龙嘉艺术品聚焦全球化艺术品发展,树立了艺术品行业领先的运营模式典范,年服务全球超过50万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艺术品企业领导者,洛阳龙嘉艺术品助力客户,把握艺术品变革,构建艺术品征集销售一站式平台。

洛阳龙嘉作为全球领先艺术品平台企业,秉承“一对一式客户服务跟进”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文物艺术品资源、一站式全球拍行送拍和最佳的用户体验,以及强大的艺术品大数据基础设施与行业艺术品金融解决方案。

 此作品咨询/藏品鉴定及拍卖可咨询    马经理:16638919222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