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减碳与增长的矛盾是绿色转型中的最大挑战
在12月20日举行的2023《财经》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多位专家就推进减碳和绿色转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发言中表示,碳减排和增长之间的矛盾是绿色转型的最大挑战。如何在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稳定、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世锦认为,中国应该而且必须走“增量优先、推陈出新、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在他看来,减碳可以分为三种:递减减碳、协同减碳和创新减碳。
刘世锦提出了“创新性碳替代减排”的概念——依靠绿色技术替代相对减少碳排放。创新的碳替代在实现增长的同时减少碳,将两者的冲突转化为协同作用。增量能源的碳替代可以降低全球碳排放强度,而存量的碳替代可以降低全球碳排放。
“碳替代减排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认为,因此,有必要加快制定以碳排放“双控”和碳减排与增长双赢为目标的五年规划和长期规划。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一个积极的碳减排战略。这一战略有三个支柱系统。第一个支柱是建立一个创新的碳减排市场,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第二支柱是形成自主减排的区域责任体系;第三大支柱是加快建设以碳核算和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设施。
“我们需要两个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体制和政策创新。在绿色创新方面,应鼓励地方经济基层、企业和个人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探索,找到有创意、可操作、有效的政策和做法。”刘世锦说。
2022年6月24日,江西赣州,茅店镇风电场,风力发电机正在运转,输送绿色生态电能。视觉中国资料图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变革。自“十三五”规划将“建设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绿交所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交易、融资、支持的作用?
“积极发展绿色投融资等绿色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是北京绿交所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说。
北京绿色交易所于2008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由气候部门备案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北京市政府指定的碳交易试点平台。成立14年来,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环境权交易平台之一。
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承担国家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将北京绿交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交所,建设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中心。”
据王乃祥介绍,北京绿交所一直在不断提升碳定价、碳量化、碳金融等核心能力,服务社会低碳转型,助力经济绿色发展。
其中,在碳定价方面,北京绿交所作为重要的碳定价中心,自2013年以来已成功支持北京市完成9笔年度履约交易,北京市碳配额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北京绿交所正在积极推进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建设。开发建设了全国CCER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集中交易。今年11月,北京绿交所也推出了碳排放竞价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碳量化方面,北京绿交所十多年来一直在推动自愿减排标准和方法、碳核算方法和减排算法的发展,并在两个国家开发和备案了CCER方法。开发建设了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数据库系统,实现了企业碳排放的自动核算和动态监控。同时引入了碳排放绩效评价、绿色分类评价、ESG评价等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
在碳金融方面,北京绿交所一直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接下来将依托企业碳账户体系和绿色项目库平台,帮助企业进行碳核算、绿色评价和环境信息披露。在此基础上,打通与绿色金融的对接通道,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绿色投融资和低碳发展。
“未来,北京绿交所将继续深耕绿色定价、绿色量化、绿色资金配置三大核心能力,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变和实体经济绿色复苏不断贡献平台力量。”王乃祥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