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晓莉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9-12 11:07:44 阅读量:14493    会员投稿

匠人使命保卫幸福之路 ,立根铸魂重铸精彩人生

——访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晓莉

关爱儿童,初心不改;康复服务,守护生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事关残疾儿童的希望和未来、残疾人家庭的幸福安康,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旨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残疾儿童回归家庭,最终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在主任张晓莉的带领下,健康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大众科普残疾人心理咨询及健康知识;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保健知识培训、康复训练、技能培训与就业辅导;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养育(托养)服务,为听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智力、孤独症训练等。她希望更多家庭能受益于此,让不同的生命都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竭尽所能  教育点燃希望之火

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天使。他们用童真的眼神探寻着世界,感受世间的美好。然而,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是“折翼天使”,想要他们重新飞翔,就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指引,带领着他们领略生活的美好。张晓莉作为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为这些残疾儿童照亮了一条属于他们的前行之路。

在成立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之前,张晓莉本在合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工作,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当时的她,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只是免费协助合肥市残联一同为那些残疾儿童家长做心理疏导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正视孩子的残缺,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两年时间里,张晓莉见到了太多家长为了孩子四处奔波、筋疲力尽。看遍了辛酸与苦楚的张晓莉,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家庭。因此在2007年成立了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听障及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教育工作。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张晓莉真切地感受过残疾儿童父母的难处,也知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重要性,所以,她希望能竭尽全力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教育钻研,凭借她的努力,成为一抹照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光。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和放松,张晓莉在进行健康服务中心装修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全方位地考虑到了所有事情,不仅符合《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还把整个机构的四层划分出了不同区域。其中,一楼、二楼为听力康复部,三楼为智力、孤独症康复部,四楼为办公区。在每个区域内,都配备了集体教室、组别课教室、单训室、亲子教室、言语矫治室、绘本室、音乐教室、感统室、办公室、听力检测室、档案室、图书室、评估室、家长教室、会议室等,以满足各种儿童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了结构布局合理,区域分明。并且,为了照顾听力障碍儿童,在听力部教室还贴心地做了降噪处理。每层楼,她还准备了60平方左右的室内活动区域,能同时收纳300多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真正做到了为孩子考虑。

教育不是儿戏,也并非纸上谈兵,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知识、目标与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教育。众所周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事关残疾儿童的希望和未来、残疾人家庭的幸福安康。“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加上长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才是正确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的方式。因此,张晓莉把此事看得十分重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尤其是残疾儿童,都有着不一样的问题,想要让他们康复,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因此,张晓莉把“个别化教育”作为康复理念,坚持因人施教、个性发展、身心健康,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出教学计划。在孩子进入健康服务中心之后,会先进行入学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最后在学期末再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家长建议,是否要继续留在这里,还是能够回归到正常生活。如此,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和家长。

为了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残疾儿童,她坚持完善学习成果,不断储备残疾儿童教学相关的知识及技术,采用“教辅结合、全面康复”的国际先进康复理念与技术,为残疾儿童提供全面的康复知识。例如,集体课、组别课、个训课、听觉言语康复、言语矫治、感觉统合、绘本阅读课、音乐课、生活课、体能课等,努力通过教育让孩子适应社会,让孩子感受到美好。

正所谓以榜样为镜,才能照亮前行之路。为了开拓更长远的征途,张晓莉用了近十八年时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完善提高知识储备,不断普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知识技术,将救助残疾儿童康复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正因此,才会被《品牌中华行》栏目选中,并自2009年起,被安徽省残联审定为省市民生工程定点康复机构;合肥市、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听力)地标的制定第一起草单位,而这也是张晓莉继续向社会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务、践行无私牺牲与奉献精神的动力。

同舟共济   团队温暖烟火色

坚定不移,只为守护生命;锲而不舍,用行动传递希望。张晓莉目光长远,志向远大,在开拓了辉煌事业后,依然步伐坚定、心向未来,力争为残疾儿童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多样化的创新观点,都是教育研究者成功必备的基础条件。张晓莉深知,帮助残疾儿童回归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高超的康复技术,如此才能真正地帮助到那些孩子。因此,今年已经满50岁张晓莉自学取得西班牙马德里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希望通过学习能为更多有需要的儿童做好服务,同时机构与合肥工业大学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户外教学,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风景。其次,张晓莉对于健康服务中心老师的水平和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她会不定期地进行晋级优化,达到一定条件的老师就能够晋级。这就能够在认可他们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教师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她还会举行内部培训考试,通过这种方式发现老师的问题,如此才能达到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教研组长针对下一步教研计划进行调整、优化。如今,健康服务中心的老师有四十名左右,其中持证率达到90%,其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约30%,满五年的60%,十分有助于以老带新,推动健康服务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不会让孩子有落差感。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身体力行,体会感悟才能更深。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要强大的内心和自我坚持,因此能够坚持下来的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敬佩。尤其是在健康服务中心的老师,他们每日都真切地与那些残疾儿童进行交流,需要付出100%的真心,因此,他们的辛苦与努力也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对于每一个孩子,健康服务中心的教师们都做到了全部,甚至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和照顾。最早的时候,教师们若是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吃早饭,他们都会亲自给孩子买早饭吃。若是遇到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老师们也会愿意把孩子带回自己家里照顾。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依旧能够感受到所有老师对于机构的热爱,以及对于这些“折翼天使”的关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这一路走来,张晓莉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最难的时候,张晓莉甚至把家中的唯一一套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只为能够让健康服务中心顺利地发展。这件事被所有的老师看在眼里,为了帮助张晓莉和健康服务中心渡过此次难关,这些老师私底下筹钱交给张晓莉。面对老师们的关心,张晓莉心中很是感动。虽然最后她还是坚定地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款,但她在那一刻就知道,健康服务中心不是她一个人的成果,是所有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让她下定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辛,都不会轻言放弃!

张晓莉说:“拯救天使,修复他们‘折翼的翅膀’,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是我们全体心怡康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她认为,自己带领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合肥市、瑶海区及蜀山区残联政策的支持,爱的分贝、爱乐融基金会的项目支持,是他们一直在为健康服务中心着想、给予帮助,才让健康服务中心逐步走到今天,并持续稳步发展。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张晓莉带领所有教师助力生命康复之路才刚刚开始!

初心不改  匠心助力光明未来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多年来,张晓莉时刻谨记创建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的目标,助力残疾儿童恢复健康。她希望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让更多孩子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进而使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随着治疗时间增加,孩子的耐心会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张晓莉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重拾信心。因此,在2024年3月1日的国际爱耳日,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与安徽善之源公益医疗专家团共同合作,致力于让每一位听力障碍儿童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用科技的力量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找回生活的乐趣。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儿童,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以及未来的可能性。这是张晓莉的初心,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意义。

随着全国性出生率的降低,健康服务中心的孩子们数量也会有所下降,这对于张晓莉来说,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可随之而来的,也是张晓莉要面对的事情。未来,她将在提升团队教师技术的同时,也会根据形势规划发展,只要还有需要帮助的家长和儿童,她就不会放弃,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彻底没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

生命之旅,守护为伴,才能拥有生命的精彩。回顾往昔,张晓莉希望为每一个残疾儿童点亮一盏生命之灯。在这个追求健康与希望的时代,张晓莉及她的团队无疑是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幸福之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她们决心为广大残疾儿童树立起一道庇护的屏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