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传播网
zoo
当前位置:文化信息传播网 -> 资讯

沈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周武珍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9-10 09:35:20 阅读量:5489    会员投稿

 传承东方沈绣技艺 ,不忘初心潜心修行

——访沈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周武珍

梦里鸳鸯留不得,分明却在绣床中。刺绣,这一源远流长的手工艺,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丝线为笔、织物为纸,细腻地描绘着历史的纹理与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无数绣娘以其精湛的技艺,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绣制于布帛之上,让这门艺术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着不朽的光芒。在众多刺绣流派中,沈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沈绣,起源于苏绣,却以其仿真绣的特点,超越了传统刺绣的界限,将光影、肌理和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了一种立体而生动的艺术效果。

周武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更是作为沈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成为了沈绣艺术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她的故事是沈绣艺术传承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守与创新的典范。自1976年投身刺绣行业以来,周武珍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更以其对沈绣艺术的热爱和坚持,推动了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绣海泛舟绘彩梦  艺途初航启华章

周武珍,自1976年高中毕业之际,便开启了她与沈绣艺术之间的不解之缘。她的艺术之旅起始于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个汇集了众多刺绣爱好者的摇篮。在这里,她不仅掌握了平绣、打籽绣、彩锦绣等传统刺绣技艺,更深入地领悟了沈绣的精髓。沈绣,作为苏绣的一个分支,以其仿真绣的独特技法闻名遐迩。这种艺术形式,通过旋针技法的运用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将绣线的自然光泽展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了周武珍。沈绣技艺,不仅在视觉上超越了传统苏绣,更在艺术表现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有“源于苏绣,而高于苏绣”的评价。周武珍最初学习沈绣的动机是出于对家庭经济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不断地刺绣实践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对这门艺术的深厚情感。在众多学习者中,能够持之以恒并深入掌握沈绣技艺的仅有一二十人,周武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坚持,既是出于对沈绣艺术的无限热爱,也是出于对沈绣这一传统技艺传承的深切责任感。

面对艺术之路上的波折,周武珍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与创新精神。1995年,随着和服腰带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她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重大挑战。这一市场变化对于以刺绣为生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然而,周武珍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决定进行艺术生涯的重大转型。她决心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以此来应对市场变迁。在这一转型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她的刺绣工作,将完成的作品送给亲朋好友。然而,她很快意识到,仅仅依靠赠送作品无法充分地展现她的艺术才华,也难以让沈绣艺术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因此,她着手创作一系列以古画、人物等为题材的高档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精湛的刺绣技艺,更深刻地反映了她对沈绣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周武珍的这次转型,不仅是她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决策,更是对沈绣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

沈绣艺术在2007年3月被正式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国家对这一国家级非遗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视和保护。对于周武珍而言,这一消息不仅是对沈绣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她个人多年坚持和努力的认可。在此背景下,周武珍决定重返刺绣领域,她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决心重振沈绣艺术的辉煌。她以精湛的技艺绣制了《百子图》等传统题材的长卷,随后又完成了《百鸟朝凤》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她对沈绣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周武珍的这些作品陆续参加了各种展览,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她的作品荣获了国家级金奖、省级金奖等荣誉,进一步证明了她在沈绣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2010年,她的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18幅作品一举获得了金奖,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她个人艺术才华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沈绣艺术魅力的展现。周武珍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她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件件都是精品。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沈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让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绣艺辉煌映古今  绣品精粹应心声

周武珍的艺术生涯,如同她手中那一根根细丝,不仅串联起了沈绣艺术的辉煌历史与璀璨未来,更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邃的艺术理解,将沈绣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她对沈绣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在她的代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她艺术理念和工艺技术的完美展现。《姑苏繁华图》是她对清代市井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艺术再现,在长达15米的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被周武珍以及她的团队一针一线精细地绣出,从一万两千余人的五官表情到近四百只船的细微差别,从五十多座桥的形态各异到二百多家店铺的特色风格,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她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这种精细到几乎无法辨认绣线痕迹的工艺,使得其作品浑然一体,如笔墨描绘而出,展现了沈绣艺术的细腻与生动。

《千里江山图》则展现了周武珍对色彩运用的高超技艺。她不仅模仿了画作本身的创作手法,更通过近十层一层层地覆盖刺绣,从底到面的绣制,展现了对色彩和层次的精准控制。这种独特的色泽和立体感,使得作品在历时一年半时间的精心创作后,以极高的还原度呈现在世人面前,令人惊叹;《永乐宫》的绣制,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一个人花费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不仅是对艺术家耐心和技艺的考验,也是对沈绣艺术深度和难度的证明。《永乐宫》作为对古代壁画的现代诠释,周武珍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精准把握,将永乐宫壁画的神韵和气质完美地呈现在绣布之上。这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致敬,也是对沈绣艺术表现力的一次大胆探索。周武珍的这些作品,不仅是她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沈绣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周武珍对沈绣艺术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她对作品工艺的极致追求上,更在于她对质量和诚信的坚守。她深知,工艺是作品的灵魂,正如她所说:“作品的工艺就是你要贴上去看。”这句话揭示了她对工艺精细度的严格要求,无论是价值一万的还是价值十万的作品,她都以同样的专注和精细来对待,确保每件作品都能反映出沈绣艺术的最高水准。她的订单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华人的肖像画订单,这不仅证明了她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也展现了她作品的广泛吸引力。在绣制人物肖像时,周武珍采用了极其精细的工艺,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绣制,层层叠叠,重叠加色,最细的线可达一根丝线的1/160。她按照光线变化规律,一针一线自由重叠,完成一幅人物肖像刺绣,需要用30多层来绣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展现了她对工艺品质的精益求精。在交付过程中,周武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量,并与客户之间建立起合同约束,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如期完成。她的这种专业态度,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体现了她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

绣脉绵延续华章  用心传承育英才

周武珍的艺术生涯和她对沈绣艺术的贡献,不仅彰显了个人卓越的技艺,更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切执着。她深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学表现,更在于其能够跨越时代,代代相传,成为文化连续性的桥梁。因此,周武珍将沈绣艺术的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她的行动和决策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在海门中专,周武珍开设的沈绣课程,不仅教授学生刺绣的基本技巧,更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对沈绣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此外,周武珍利用寒暑假期间回到老家原天补镇的清澄书屋,为当地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300多人,她的教育足迹遍布城乡,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沈绣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周武珍的传承工作不仅限于课堂教育,她还通过在市区免费招徒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沈绣艺术家,为沈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展望未来,周武珍对沈绣艺术的传承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期望。她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时间里,继续加强传承工作,不仅继续开展培训,更注重采用一对一教授的方式,以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传授沈绣艺术的精髓。她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沈绣艺术家,确保沈绣艺术得以更加精准和生动地传承下去。

周武珍对沈绣传承的承诺,在她对儿子郁宗翰的培养上得到了显著体现。尽管最初她并未鼓励儿子学习沈绣,认为这门艺术更适合女性,但郁宗翰对沈绣的热爱和天赋最终打动了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郁宗翰对一幅即将完成的石榴作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建议不仅被采纳,而且他所绣出的作品效果令人惊叹,这使得周武珍重新审视了沈绣传承的可能性。没有经过正式的教授,郁宗翰凭借着从小在沈绣艺术氛围中的耳濡目染,逐渐掌握了齐针、套针、扎针、铺针等十几种沈绣的传统针法,更在绣制绣品时,会根据画理及物象的本质灵活运用针法,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拘泥于传统。郁宗翰的作品在国内艺术大赛上屡获殊荣,成为沈绣艺术的杰出代表。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对周武珍传承工作的肯定。周武珍通过培养如郁宗翰这样的新一代传承人,不仅确保了沈绣艺术的延续,也为传统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周武珍的艺术生涯如同她手中丝线穿梭的画卷,细腻地记录了沈绣艺术的每一次蜕变与成长。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沈绣艺术精湛技艺的传承与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诠释与赞颂。她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新一代艺术家继续在沈绣艺术道路上探索与前行,也唤起了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共鸣与支持。在未来的岁月里,周武珍对沈绣艺术的热爱与奉献,将继续激励着每一位艺术家和文化传承者。她的故事将如同沈绣艺术本身一般,历经时间的考验,愈发显得光彩夺目。让我们一同期待,在周武珍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沈绣艺术能够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 2001- news.jh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信息传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2022001748号  网站地图   邮箱:bgm1231@sina.com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